大多数人知道糖尿病有 1 型和 2 型这两类,了解所患病症类型对于治疗非常重要,就像钥匙要配对锁芯才能打开大门一样。
不过,你可能没怎么听说过它的另一个分型: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(LADA),民间又称 1.5 型糖尿病,这个 “中间派” 正因为太会 “伪装”,成了容易被忽略的健康隐患。
由于在患者成年期缓慢起病,LADA 常常被误当作 2 型糖尿病,但它实际上是自身免疫性疾病,与 1 型糖尿病更接近。它的症状与 1 型或 2 型稍有出入,然而这些差异往往会被忽略,就像沙子里的金子容易被当作普通石子,因此患者治疗不及时或不起效,继而发展出健康并发症。
科学家正开始梳理 LADA 致病原因,以期增进理解,并辨别其症状,这背后藏着不少值得关注的医学细节。
藏在胰腺里的 “缓慢攻击”
在显微镜下,胰腺里的岛状细胞团 —— 胰岛就像一个个精密的 “血糖调节站”,其中的圆形细胞负责释放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来控制血糖,而 LADA 患者的这部分细胞正经历着一场缓慢的 “自我攻击”。
展开剩余82%三种病症都属于糖尿病,核心特征都是血液中作为主要能量来源的糖浓度升高,而这一切几乎都绕不开胰岛素这个关键角色,麻省布里格姆医院集团内分泌专家亚历山大・图尔钦解释过,胰岛素在调节血糖水平上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。
1 型糖尿病的问题出在胰岛素 “产量不足”,免疫系统里的抗体像失控的士兵,不分敌我地破坏制造胰岛素的胰岛细胞。随着时间推移,能干活的细胞越来越少,胰岛素最终要么不够用,要么完全停产。
这种类型多与遗传相关,确诊者大多是儿童或年轻成年人,症状来得又急又猛,几天到几周内就会出现多尿、多饮、体重骤减等典型表现,图尔钦说,出现这些症状时,自体免疫过程已经持续一段时间,身体再也撑不住了,血糖才会快速飙升。
2 型糖尿病则是另一回事,身体里不缺胰岛素,缺的是对它的 “敏感度”,也就是常说的胰岛素抵抗。就像电器接收不到信号,再多的电流也没用,身体虽有充足胰岛素却无法正常反应,最终导致糖不耐受。
遗传会有一定影响,但超重、运动不足等生活方式因素才是主要诱因,这些习惯让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。虽然任何年龄都可能患病,但美国疾控与预防中心数据显示,确诊者多在 45 岁及以上。
LADA 就像是 “慢动作版” 的 1 型糖尿病,多见于 30 岁以上人群,不是因为它偏爱成年人,而是发病进程实在太慢。图尔钦打过比方,它的致病机制和 1 型一样,都是抗体攻击胰岛细胞,但 1 型的攻击周期是两周左右,LADA 却要拖上数年。
在这漫长的过程中,胰岛素水平慢慢下降,血糖缓缓上升,不会一下子出现明显不适,这就让它很难被及时识别。
和 1 型类似,LADA 也有遗传倾向,但《糖尿病 / 代谢研究与评论》期刊的研究指出,环境因素也可能推波助澜,比如下呼吸道感染就可能成为诱发因素。这类糖尿病不算常见,美国糖尿病学会数据显示,在确诊的成人糖尿病患者中,LADA 占比大约在 2%—12%,但这个数字背后可能还藏着不少未被发现的病例。
误诊的 “重灾区”
LADA 的症状和另外两种糖尿病高度重合,体重无故下降、总觉得口渴、排尿次数变多、容易受感染、皮肤伤口难愈合,这些表现让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健康中心内分泌专家谢弗・博德尔也坦言,误诊是 LADA 的一大问题。
大约 5%—10% 的 LADA 病例会被认错,一方面是症状太像,另一方面是很多人都有个固有观念: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只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身上。
被误诊的患者往往会按照 2 型糖尿病的方案治疗,严格控制饮食、增加运动、按时吃处方药,可血糖就是压不下去,反而一个劲往上窜。
这正是 LADA 与 2 型糖尿病的关键区别,俄亥俄州立大学韦克斯纳医学中心内分泌专家凯瑟琳・邓根解释,2 型糖尿病优先靠生活方式调整,不一定马上用胰岛素,可 LADA 对胰岛素的需求比 2 型迫切得多,治疗一耽误就可能出危险。
凯瑟琳・温尼补充说,要是 LADA 拖了 5—10 年没确诊,可能发展成糖尿病酮症酸中毒,严重时会致命。这是因为胰岛素持续不足时,身体会快速分解脂肪产生酮体,这些物质会让血液酸化,不及时救治就会危及生命。
主动破局
对医生和患者来说,LADA 的诊断都颇具挑战。博德尔提到,患者往往要经历误诊或长期不明病情的煎熬,而医生这边,有时是没意识到成人也会得自身免疫性糖尿病,更多时候是 LADA 早期本身就很难鉴别,如果已经确诊 2 型糖尿病但治疗没效果,和医生聊聊 LADA 的可能性很有必要。
温尼给出了具体的建议,患者可以请糖尿病治疗团队做 1 型糖尿病相关的筛查,而且得特别说明要查五种抗体:谷氨酸脱羧酶抗体(GAD)、胰岛细胞抗体(ICA)、胰岛素抗体(IAA)、人胰岛细胞抗原 2 抗体(IA2)和锌转运蛋白 8(ZnT8)。
只测血糖、糖化血红蛋白(A1c)或者 c 肽水平,根本不足以确诊,博德尔强调,这些抗体只要有阳性结果,就是 LADA 的有力证据。
一旦确诊,LADA 的治疗效果其实很好。患者需要和医护团队一起确定胰岛素的用量和使用时间,选择胰岛素笔或者能连接连续血糖监测仪的胰岛素泵,后者能实现全时段的血糖管控。
部分病例还能用上胰高血糖素样肽 - 1 受体激动剂,比如司美格鲁肽或威格威。博德尔说,只要控制得当,LADA 患者完全能健康长寿,生活质量不会比非糖尿病患者差,甚至有可能活得更久。
发布于:山东省嘉汇优配-a股加杠杆-正规炒股配资-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