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北日报评论员 付勤
8月1日起施行的新版《职业病分类和目录》,由原有的10大类132种职业病增加到12大类135种职业病。
目录新增2个职业病类别,分别为职业性肌肉骨骼疾病、职业性精神和行为障碍。每个类别中分别新增1种职业病:腕管综合征(限于长时间腕部重复作业或用力作业的制造业工人)、创伤后应激障碍(限于参与突发事件处置的人民警察、医疗卫生人员、消防救援等应急救援人员)。
新型职业病的纳入,体现了劳动者权益保障的进一步升级。这类职业病的特点,在于不像传统的伤势病情那么明明白白,却能像暗处蔓延的藤蔓一样悄悄侵蚀劳动者的身心健康。从工业时代标准向数字时代需求转型,从传统生理防护到“身心共护”,这一变化不仅折射出劳动形态的深刻变革,也彰显了对劳动者的全面关怀。
腕管综合征俗称“鼠标手”,多数由于手和腕长期过度使用,引发了慢性炎症损伤。尽管白领群体的“鼠标手”暂未被政策覆盖,但新版目录开始正视此类“隐形劳动伤害”,直面数字经济时代重复性劳损问题,有助于推动构建更加健康、安全的工作环境。
创伤后应激障碍(PTSD)的列入,则突破性地认定了心理创伤的职业危害性,弥补了传统职业健康忽视精神权益的缺陷。两类新病种的纳入,也为新型劳动群体的权益保障预留了制度空间。
健康的身体不是职场消耗品,而是续航力发动机。新版目录的实施只是起点,对劳动者的人文关怀,还需更多从预防和落实着手。给劳动者提供更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工具设备,设置更合理的劳动时间,改变“重身体轻心理”的传统管理模式,防止新型职业病保障沦为纸上权益,这样的制度性关怀比单纯的事后补偿更具温度。
随着职业形态变化,职业病的覆盖面和执行细节仍需更加科学化、精细化。让每个劳动者的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都得到守护,让“体面劳动”的承诺真正落地。
嘉汇优配-a股加杠杆-正规炒股配资-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